第一百六十三章 循环-《乱世栋梁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司马家以卑鄙行径篡夺曹魏大权,又公然在大街上杀害天子,所以,晋朝没脸强调“忠君”,只敢说“以孝治天下”。

    若司马家的皇帝励精图治,保得天下太平,没发生八王之乱,没让更大的惨剧发生...

    取而代之的“xx(年号)盛世”,晋军横扫四方蛮夷,皇帝被称为“天可汗”,那么,谁在乎司马懿父子身为魏臣时为了夺权,做过的那些龌龊事?

    车队抵达宫门,李笠下了车,步行通过宫门,向内走去。

    身后,牛车,也下来几人,跟着向前走。

    虽然,太后(因为新君未立,尚为太后)许李笠以车驾于宫内任意行驶的特权,但李笠很低调,没有动用这个特权。

    也无必要。

    向寡妇们耀武扬威,这种行为太丢脸了。

    更别说寡妇之中,还有自己可怜的女儿。

    李笠今日入宫,是例行向太后问安,并做一些事,再顺便探望女儿,走在廊下,看着两旁一脸敬畏的男男女女,思绪万千。

    他还是不想杀人、斩草除根,觉得在确保“安全”的前提下,改为某种形式的软禁或许也可以。

    因为屠杀前朝宗室,本来就不能解决根本问题。

    曹魏善待逊位的汉帝刘协,而曹魏并未亡于前朝宗室之手。

    司马晋并未对曹魏宗室赶尽杀绝,逊帝一脉相传的陈留国,还延续到南朝时期,晋国并不是亡于前朝宗室。

    晋、宋换代,宋武帝刘裕杀逊帝,以及一些宗室(并未杀绝),这才开了坏头。

    刘裕死后,辅政大臣和少帝起了冲突,于是废立皇帝,以及后来一系列的权力斗争、刘宋宗室内讧,都和前朝宗室没有任何关系。

    宋、齐换代,齐高帝萧道成杀光刘宋宗室(但有人逃到魏国去了),可后来屠杀高帝、武帝子孙的人,是叔夺侄位的齐明帝萧鸾,和前朝宗室没有关系。

    齐、梁换代,齐武帝萧衍杀前朝帝室,鄱阳王萧宝夤逃到魏国,虽然屡次南犯,但断送了梁国国祚的不是萧宝夤,而是侯景。

    问题出在哪里?

    李笠认为是开国前三代皇帝之中出现了少帝(不含梁国),导致本来就不稳固的君权变得暗弱,才出了事。

    刘裕称帝时五十七岁,在位两年就去世,新君刘义符才十六岁,无法与辅政大臣融洽共处,急着亲政、抓权,导致矛盾激化,被废杀。

    齐高帝萧道成,称帝时五十二岁,在位三年左右,但其太子萧赜当时已四十二岁,并且深度参与了齐国的建立。

    所以萧赜即位后,皇位稳得很。

    结果太子萧长懋早逝,萧赜也于当年去世,由皇太孙萧昭业即位,此时,萧昭业二十岁。

    很快,萧昭业就被辅政皇叔萧鸾废了,萧鸾后来索性自己当了皇帝。

    萧鸾去世,十五岁的太子萧宝卷即位,一上来就为所欲为,很快就玩脱了。

    所以,朝代更替的原因,是皇位传承过程中,出现了少帝临朝,导致君权暗弱,大权旁落,最后江山被人篡夺,和前朝宗室没关系。

    李笠觉得,当年的曹魏,若曹丕能在位二十年而不是六年,继位的曹叡能在位二十年,并传位成年皇太子,那还有司马懿父子什么事?
    第(2/3)页